导读:2020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5月9日江西印发《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主要任务,支持江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形成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专门开辟一章,阐述了我国协同推动沿海、内陆和沿边开放的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内陆开放”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中。到十八大,明确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十九大完整提出“两个推动”的战略部署,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自2012年起,国务院在中国内陆地区先后批准设立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支持三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型经济转变,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国际间经济技术开发合作,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和内生机制的提升,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不断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整体功能。
宁夏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宁夏推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风俗习惯相近,民间交往频繁,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形成了深厚的传统友谊,近两年国家在宁夏连续举办的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中阿经贸论坛),在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宁夏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重要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我国与中东中亚交通联系中具有区位优势。宁夏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煤电化基地和新能源开发示范区;引黄灌溉便利,农业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其投资市场、消费市场都在拓展,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宁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良好社会基础。
多年来,宁夏始终依靠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始终坚持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在未来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因此,着力创新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宁夏的必由之路。在宁夏设立试验区,可以大力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增强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和了解程度,为我国实施全方位外交政策、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拓宽对外贸易空间、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充分发挥中阿经贸论坛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先行先试,实行灵活的开放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的合作方式,全面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构建西部地区更加开放的经贸合作区域。
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依托宁东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在深化区域能源开发合作、推进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境外投资、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中东、中亚等地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设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生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新能源开发区域性研发创新平台。
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发挥回族自治区独特优势,制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标准,促进国家标准的形成,促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打造我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和集散中心,形成我国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
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依托现有各类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集聚,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到2015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全面展开,经贸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到2020年,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经贸文化合作迈上新台阶,在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推荐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国家赋予宁夏66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
1、财税政策:加大对实验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继续对试验区贫困地区扶贫贷款进行贴息,继续对符合条件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贷款给予贴息。
2、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政策法规、针对区域金融特点推动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试验区,鼓励宁夏企业参与国家金融创新试点业务。在试验区探索构建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草土地贷款抵押方式。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3、土地政策:支持试验区规范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适当增加试验区建设用地指标。完善土地交易制度,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进行旧城、旧村改造。支持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鼓励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未利用地。
4、其他政策:国家对试验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加大对铁路、公路、民航和水利等项目中央投资力度。支持宁夏组建股份制航空公司。将银川列为第五航权试点区域。积极研究便利试验区各类人员出入境措施。
贵州
2015年2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希望贵州在对外开放中迈入中西部地区前列。2015年3月初,时任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率队到国家商务部,表达了贵州欲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期望。
贵州作为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较低,需要通过扩大开放才能加快发展、后发赶超。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用以营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引进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游客,同时也推动贵州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近年来,贵州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获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顺应了贵州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需求,为贵州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2015年7月24日下午,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上审议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会议原则上同意该方案上报,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方案。2016年获得国务院批示。
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引智、吸引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提高通关效率,建设西部重要的、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运转高效的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
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自由流动,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以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
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积极引导国内外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加强扶贫国际合作。以开放促扶贫、促脱贫。
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到2020年,“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以服务开放型经济为目标的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政府服务等制度基本建立,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开放式扶贫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位一体”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国家从促进国际交流、产业扶持、改善物流条件和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扶持政策共61项,主要包括:
1、加大金融支持:支持获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外汇支持业务,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试验区依法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简化跨境投融资管理程序,便利资金跨境流动,降低投融资成本,推进融资服务创新。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和互联网深度融合。
2、推动创新产业发展: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中药种植、药品研制、医疗器械制造相结合,大健康与山地旅游相融合,推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国内外企业将整机生产、零部件、原材料配套和研发结算环节向试验区转移,形成产业集群。扩大对外产业合作,重点引进补短板、强配套、促转型的产业项目及企业。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批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产品。国家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优先考虑向试验区布局,重大专项资金安排向试验区倾斜。
3、创新扶贫机制:鼓励帮扶方与受帮扶地区在基础设施、人才交流、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精准对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国际金融资金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与金融机构做好对接,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支持贫困地区产业链建设,提高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等。
4、其他支持:国家对试验区重点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改善政务服务给予支持,还提出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应用清单,加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江西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要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要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
江西资源丰富、要素成本较低、承载空间较大,尤其是作为沿海腹地、内陆前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可进一步挖掘江西与周边省份合作的潜力,推动承接沿海产业集群式转移,吸引更多先进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江西集聚集中,增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拓展区。充分利用江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外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合作新模式,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协作关系。
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要示范区。显著改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国际协同创新创业合作平台、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平台、省际开放合作示范区等功能性平台,推动革命老区更好融入国内外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解决相对贫困。
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支撑区。加强与中部地区各省交流合作,探索实施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开放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省际合作模式,加强对话交流、协商重大事项、强化规划衔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数据协同、简化和标准化,实现物流与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和监管单位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引导外资更多投向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教育、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
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建设若干内陆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实现无缝对接,将沿海港口管理体系和港口功能内移,支持开行内陆无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逐步缩小内陆企业与沿海企业进出口货物物流成本差距。
承接境内外产业集群转移。探索高质量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新模式,创新推动与沿海地区和欧美国家的产业链合作, 依托赣江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集群式产业链合作园区和“飞地经济”园区, 实施科研及孵化前台在沿海和境外、生产及转化后台在内陆的“双飞地”发展模式。
支持老区与大湾区产业合作。支持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实施“省级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的跨区域合作与开发管理体制,以“区中园”方式推动大湾区城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产业合作,打造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鼓励沿海省份研发机构申请江西科学基金资助的研发项目,与江西科研院所合作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主动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境外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开展“互联网+”新型协同创新合作,打造国际协同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推动建设京赣、沪赣、粤赣常态化创新合作平台,共建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以陶瓷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重要符号和重要载体,高水平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交易中心,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努力走出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对外开放促进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依托中央扶持政策,宁夏与贵州在设立内陆开放区后的整体经济状况稳步提升,有了宁夏和贵州开放区的经验,相信2020年4月设立的江西内陆开放区将会呈现更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