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2021两会金融科技声音,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 2021-03-18
  • 用户名

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内容与金融科技有关。而且,金融科技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热点话题之一。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两会释放了未来金融科技监管将持续“严”字当头的信号,相关机构应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同时,平衡好监管与创新,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内开展创新业务。

 

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通过梳理,整理出工作报告中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内容、代表委员的建议,以及相关的分析观点,以期为大家呈现金融科技后续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01

持续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提出,将积极助力金融科技发展,持续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做好总行金融科技相关基础设施落户上海相关工作。在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试点的基础上,对应用成果进行复制推广。

● 新华社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上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中心框架体系,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日益增强,金融开放程度明显提升,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交通银行金融科创研究院院长王卫东

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就必然要建设金融科技中心。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理应成为金融机构改革转型的排头兵,所以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是上海金融引领全国乃至全球金融改革转型的应有之义。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峰

上海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仍要下大力气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原因在于,传统金融业务往往要通过线下网点接触和服务金融消费者,但金融科技更加具有超地理特征,一个总部就可以服务全国消费者,因而各地在发展金融科技上,竞争将更加激烈,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扶持的力度必须更大,才能维持自己的优势。

 

上海发展金融科技要突出在传统金融机构集聚上的优势,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水平。还要发挥金融市场优势,一方面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金融市场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发展服务金融科技的新兴金融市场,例如数据资产交易中心、金融科技资产证券化市场等。

延伸阅读

2020年上海接连出台了两项金融科技发展政策。

 

2020 年1月8日,《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出炉,上海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将力争用5年时间,把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上海将支持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临港新片区内依法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2020年4月,上海获批成为监管沙盒试点。7月21日,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8个应用公示,一半应用类型为金融服务,另一半为科技产品。

 

02

将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到港奥粤大湾区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日前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若能在数字人民币发展中发挥作用,会有助其争取国际话语权,但香港目前仍未着手与内地就数字人民币建立对接机制,宜加快相关的筹备工作。

他建议陆续将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展到大湾区城市,并进一步用于跨境理财通产品的交易,透过实现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促进大湾区的资金流动。他认为,数字人民币若能运用在跨境理财通产品,并通过香港建立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所需的对接机制,有助提升日后数字人民币在国际的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以保险服务中心为跨境支付及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试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包括,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金融“单一通行证”机制以及“新股通”“保险通”“碳市通”互联互通安排等改革创新等。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

任志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任志宏表示,广东具备与数字货币发展息息相关的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硬件发展等要素,同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货币应用场景上有一些独家企业,这将成为数字货币运用的优势和潜力。

● 金融分析师肖磊

金融分析师肖磊认为,广东发达的商业、集中的人口以及广泛的对外贸易,将成为央行数字货币持续扩展和应用的支撑。

延申阅读

2020年8月,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广东是全国移动支付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不含深圳)移动支付交易58.05亿笔,金额17.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50%和19.91%。

 

专家表示,广东金融科技较发达,未来在数字货币运用中将展现不小的优势和潜力。

 

03

应加强对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的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围绕金融领域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海量数据作为支撑。但是从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换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大数据的法律保障机制在加强,但是围绕大数据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将更规范的成果转化路径写进《民法典》。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

金融科技问题过去是研究法学的边缘,现今变成了前沿。监管必须要及时跟进,不仅是要采取整治行动,更应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标准、公约等一系列的探索。此外,还应该加强国际监管的协作和联动。

04

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建议,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创新驱动的金融活动,也应当依法依规纳入监管、持牌经营。要对伪创新、乱创新予以严厉打击,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要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增强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经济观察报

在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层面,继2018年开展金融控股公司试点后,2020年政策层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正式出台: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国发〔2020〕12号)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4号)发布,并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仍在不断探索,预计央行也将针对金控公司资本、并表管理、数据报送等监管问题制定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

 

在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上,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表示,“我们也要求不管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法律法规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2020年是被市场称为“金融科技监管元年”,金融业和科技加速融合的过程当中,新业务、新技术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安全风险,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监管需要,金融监管的方式不断探索,例如“监管沙盒”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

金控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将是2021年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中的监管重点,并且保持审慎监管前提下的创新,尤其是金控公司,在今年将有更实质性的监管推进,这和反垄断以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相关。

 

接下来将能看到,不符合要求的金控公司将进行股权整合、业务剥离和整改,直到达标获取许可,部分难以持续经营的、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金控公司将依法退出。

●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苏筱芮

科技反垄断和创新审慎将成为未来监管的重要方向,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成为维护金融安全、金融稳定的重要议题,预计2021年监管将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金控细则三个方面加强动作。苏筱芮认为,目前金控仅出台了大纲办法及董监高管理细则,还有诸多内容有待完善,预计后续将在业务规范、经营范围甚至评级办法等方面有所拓展。

 

05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单独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建议,应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建立专业的信息平台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综合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

这表明未来政府将更加重视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以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保持完整和稳定。要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国际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供应链安全。监管政策需提前布局相关政策法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链中各类企业主体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不断规范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业务的发展。此外,还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线上化风控监测,从而控制融资风险。

●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供应链金融”,比较符合国家层面所提及的“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理念,释放出了两个信号。一方面,今年政策层面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难度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已经成为共识,预计后面还会有系列配套政策出台。

● 欢太数科CEO徐立夫

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互联网运营能力。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围绕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交易、物流等信息进行整合与深度挖掘;互联网运营能力则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创新运营,提升效率。

延申阅读

2020年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6.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产成品存货4.60万亿元,增长7.5%。而应收账款、存货则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资产,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土壤。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核心在于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政策。

 

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

 

2020年9月,央行、银保监会等八部委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业内视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纲领性文件。

 

06

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增强金融普惠性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建议应当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他指出,通过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快速响应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还可以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资金为溶剂和粘合剂,将上下游经营主体紧密联结在一起,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统一规范产业链生产和管理标准,激发产业要素活力,实现“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小企业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解决乡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销售难、控制成本难和防控风险难等问题,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提升乡村产业链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分行行长文爱华针对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提出建议。他指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在重塑金融业所倚赖的信用基础,作为基于科技要素驱动的创新,金融科技可以降低金融业务的风险成本、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展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普惠金融领域提供了颠覆性动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基本矛盾提供了可能。

● 经济参考报

在新的形势下,银行应该建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金融供给服务体系,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客户数量众多、遍布广泛,对银行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触达客户,相对传统物理网点,平台搭建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成本较低等优势。银行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将自身的金融服务渗透到客户交易的场景中,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

延申阅读

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数据,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渗透率达86%,高居全球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国家高出20%,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同时商业银行依托行内及相关平台数据,积极创新推广线上信贷产品,促进了普惠金融贷款的发展。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5万亿元。

 

07

促进金融数据的安全保护与开放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表示,金融行业依托数据管理带来的业务价值已逐渐凸显,数据要素将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力。她建议,要加快推进金融数据安全使用与资源共享利用。一是要建立完善行业数据协同治理的规范。二要强化数据处理主体监督、落实金融科技监管。三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探索金融数据共享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促进金融数据的安全保护与开放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建议统一金融数据的采集、分类、监测、管理标准,形成支撑统一监管的跨部门、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大数据平台。金融机构的自我规制中引入“通过设计保护数据”的原则,采取技术手段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通过设计嵌入系统中,给与个人金融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逐步推进公共数据的无偿共享。但在实施公共数据的无偿共享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措施,建立安全开放的共享机制,清晰界定权限,使数据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被高效利用。

● 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

当前金融数据流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数据权属问题,数据权利边界不清、权益分配规则不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导致数据主体缺乏开展数据交易流通的积极性。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数字经济的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数据的立法。有了法律基础之后才有应用合规性、隐私保护,以及反垄断等的相关规定。对于数据的监管,是要尽快为数据立法,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或是一条可行路径。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

数据天生就具有垄断的效应,不具规模数据几乎没有价值。他认为监管层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确权,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保护。但过严的数据保护又可能限制相关领域的发展,如何确定数据保护的“度”,仍有待研究。

延申阅读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占比达27%以上。丰富、全面的大数据是发展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宝贵资源,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各主体间数据流动和数据交换方面仍缺乏顺畅的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END-

分享:

GET YOUR TRANSPORT QUOTE

You can always visit us at our HQ, we have a friendly staff and a mean cup of coffee.